18.12.12

夢中的巴黎交響樂團


Orchestre de Paris
Paavo Järvi – Dirigent
Christian Tetzlaff – Violine
Maurice Ravel “Le Tombeau de Couperin”
Wolfgang Amadeues Mozart “Konzert für Violine und Orchester Nr.3”
Wolfgang Amadeues Mozart “Rondo für Violine und ORchester“
Igor Stravinsky “Le Sacre du Printemps“

長途跋涉結束了16天的中國之旅,回到德國後又是忙亂的兩天後,晚上陪維安學妹一起去聽早就計劃好要聽的巴黎交響樂團,其實是件需要靠意志力去達成/撐過的事。這個號稱全法國最好的交響樂團,雖然自從上次聽說Paavo Järvi把樂團的銅管全換成美式的樂器後整個樂團已經失去了他原有的聲音而變得更加國際化”(也許更好的說法是全球化),但是仍然很值得去聽一下。上次看Paavo Järvi的專訪,我想他應該是一位相當認真的指揮家(雖然漂亮話可能大家都會在專訪的時候說),不過感覺他還滿誠實的面對自己,誠實地面對自己身為一個人該有的需求(家庭與休閒),而身為一個star conductor我想他也明白自己犧牲掉了很多,而也知道自己的極限;這對指揮家來講應該是相當相當重要的。

第一手是我很喜歡的拉威爾庫普蘭之墓,樂團的聲音極其溫暖,弦樂團是我聽過木質味道最濃郁的。樂手表現也都很不錯,木管很像我想像中的法式音響。可惜我已經因為連日勞累,又尚未從旅途的時差當中調回最佳狀況,所以感受力相當不敏銳,大多時候都覺得有點昏沉,而這種狀況持續到莫札特的小提琴協奏曲都還是一樣。雖然是在昏昏沉沉中聽完了Mozart,但我對Tetzlaff的印象其實沒有很好,大概是他開頭的演奏就讓人覺得有點太過調皮而沒有想像中的那般古典。維安學妹一直說莫札特是考驗功力的曲子,因為就算是再小的失誤也都會原形畢露。不過我現在也想不起來到底Tetzlaff露了甚麼,畢竟莫札特本來就不是我熟悉的曲目,而我當天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半夢半醒之間聽過的。

常去慢跑的地方,偶爾會邊跑邊聽春之祭

下半場是史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來德國幾年後常抱怨史特拉文斯基的作品似乎很少上演,但沒想到今年他的早期三大芭蕾都一次聽齊了。而且這次還是今年第二次聽到春之祭(上次是呂紹嘉指揮NSO)。不過勞累的我還是沒有辦法仔細聽,這實在證明了聽音樂其實是需要高度注意力高度消耗腦力的一個活動,就算連我這麼熟悉的曲目我都還是無法留下任何深刻的印象。真是非常糟糕。記得最後Encore他們應該是演了阿萊城的姑娘,維安好像因為要趕火車先走了沒聽到;不過當天晚上一切都像是在夢中度過的,我想下次這種狀況我還是在音樂會前先睡個一個小時再來好了。

__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