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avier: Evgeni
Koroliov, Ljupka Hadzigeorgieva, Anna Vinnitskaya & Stepan Simonian
Programm:
J. S. Bach, BWV
1058, 1069, 1063, 1052 & 1065
我想這大概是一場非常特殊的音樂會。標題為“巴哈:1-4鋼琴協奏曲“
"Johann Sebastian Bach empfing in diesem Chorraum während seinder 27 Leipziger Jahre regelmäßig das heilige Abendmahl. Heute sieht hier auch der Taufstein, an dem 11 von 13 Kindern seiner zweiten Ehe getauft wurden. Seine letzte Ruhestätte befindet sich seit 1949 in der Thomaskirche." (Thomaskirche內巴哈紀念碑)
2008年就去過萊比錫要造訪巴哈工作的Thomaskirche,但是大門緊閉,2009年再訪再次深鎖,2010年再訪再次慘遭因為有彌撒而被婉拒的命運,我就確定了雖然巴哈是位偉大的作曲家,不過不只我跟他不合,他跟我大概也不合的命運(我是在演哪齣連續劇?)。不過今年2011年十月棄而不捨的再訪萊比錫,終於讓我在中午的時間有機會到他的墓前靜默幾一會兒,此時教堂內的管風琴響起,是巴哈,仔細聽了斷斷續續的琴聲,想著大概是管風琴老師在教學生,也許巴哈也曾在兩百多年前的某個午後,就如同這天一樣,教學生彈琴?直到這時候我才有種古今終於交錯的感覺,回想著剛剛在博物館內看見巴哈的手稿,而我對這位畢生創作無數的作曲家的了解實在是少得可惜,即使郭德堡變奏曲陪伴了我高三整年不念書在建中活動中心三樓那空曠的廳堂上一人在紅色的帷幕後獨奏只為尋找自己的平靜。
因為我是個從不願去讀作曲家傳記的人。
所以其時我也不知道巴哈寫過給四個鍵盤的協奏曲,今天就讓富享盛名的Bach Collegium Stuttgart來帶我認識一下這些作品。曲目設計很特別,上半場分別是三首協奏曲,分別是給一台(BWV 1058)、兩台(BWV 1069),以及三台鋼琴(BWV 1063);下半場又是兩首協奏曲,分別是給一台(BWV 1052)與四台(BWV 1065)鋼琴。以詮釋巴哈聞名的Evgeni Koroliov連彈五首協奏曲,他的太太Hadzigeorgieva也彈了三首,加上其他兩位年輕的鋼琴家Anna
Vinnitskaya & Stepan Simonian,兩男兩女兩老兩少的組合顯得非常有趣。
指揮Helmuth Rilling已經將近七十五歲,在萊比錫音樂院的鋼琴教授用“sehr
berühmt“ (非常有名)來形容他,但在維也納的朋友(美國人)卻說“very
famous is very relative!“,他說他到了維也納後和當地音樂人士談到在美國“非常有名“的鋼琴家,但在奧地利卻無人在意。其時這樣也好,各地還是需要保有自己的特色。不過Helmuth Rilling真的非常厲害,指揮動作毫無多餘之處清楚乾淨,真不愧是灌錄了巴哈作品全集的老妖怪,樂團 (4+4+3+2+1) 只能說乾淨到令人無法置信的地步,音色之溫暖厚實大概是我到現在聽過最好的,相較之下由安娜蘇菲穆特獎學金得主所組成的12人重奏團比他們遜色多了,幾個禮拜前聽的kammerorchesterbasel,去年聽的Akademie
für alte Musik Berlin以及之前的幾個義大利古樂重奏團大概都不及他們那種無時無刻都維持著完美聲部平衡以及音色高度融合的程度,但又不失聲部間的立體感,第一首結束就瞬間讓人覺得絕對要把他們當成世界第一級的樂團來看待。
獨奏者我只能說完全都無可挑剔,連我這麼苛刻的人都不禁要用完美來形容這場音樂會,最後四台史坦威鋼琴在台上邁向燦爛的結尾時只能說是這大概是這輩子聽巴哈協奏曲最極致的境界了。要說真要有甚麼好挑剔的,大概就是史坦威鋼琴的聲音太珠潤,少了一種古樂總有cembalo在背後襯底的金屬基調,只能說聲音有點過於唯美。
要給音樂會評分的話這場絕對是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