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3

DSO Berlin與波蘭新秀指揮Urbanski



Deutsches Symphonie-Orchester Berlin
Conductor: KRZYSZTOF URBANSKI
Cello: Daniel Müller-Schott 

 Wojciech Kilar
›Krzesany‹ (Bergsteigen) (1974)
Dmitri Schostakowitsch
Violoncellokonzert Nr. 1 Es-Dur (1959)
Witold Lutosławski
Konzert für Orchester (1954)

這次是因為好奇這位25歲就獲得布拉格之春指揮首獎的年輕波蘭人到底如何以及對曲目感到新鮮好奇所以才來聽他和DSO的這場音樂會。簡單來講他除了蕭士塔高維契的協奏曲之外,其他都是背譜指揮,算是很有心的指揮家,也不愧大概一年前看他的專訪中提到他對於所有自己選的曲子都相當熟悉,花了很多時間研讀且清楚自己想要聽到甚麼聲音。不過就他的指揮來講,我只能說他還太年輕,需要學習的還很多,對樂團的控制並不精準,給cue也因為背譜的關係有時候也會在複雜的地方出錯,不過對於一位剛滿30歲的指揮家來說,要駕馭這麼複雜且少被演出的現代曲目本來就是個挑戰,也許過個10年會變得更純熟,但也有可能就只是這樣。不過由於他波蘭出身的背景,聽說他非常致力於推廣20世紀波蘭作曲家的作品;我想今天的音樂會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不過他最大的問題大概就是他似乎不把指揮棒當成自己的一部分,從頭到尾一直都是以手腕來指揮,棒間的移動根本就不知道在幹嘛,很多東西也都無法細緻的表現,我覺得他也許徒手指揮會更好。

第一首Kilar的作品是第一次聽到,一開始閱讀曲介的描述是 這是一首部依憑文字的交響詩,是一場由音響與節奏組成的電影,卻不需要畫面。看到這般的描述當然會覺得這首應該是個神奇之作,但在我聽了一陣子之後就覺得這根本就有點像是相當不和諧的電影配樂了,但我也一直想著到底是為什麼讓人覺得這是電影配樂,畢竟自己的作品三樂章中國速寫在首演過後也有人覺得像是電影配樂(雖說我並不承認)


Krsesany則是描述在波蘭、捷克和匈牙利交界處的山區居民的舞蹈,所以舞曲性質很強烈。有很多相當奇怪的音樂語言,像是常常有個樂句你覺得他還沒結束就突然停留在某個音上很多拍,或是一些古怪的蒙太奇手法。雖然整體上不算非常令人驚艷的作品,但是結尾(從影片的12:12開始像春之祭)的確非常精彩。弦樂是單聲部單旋律,快速到幾近瘋狂民俗舞蹈(12:53),後方特殊音效很多也運用得相當恰當,像是第一個出現的法國號超級dominant的顫音(13:06),像是把長笛短笛頭拔下來吹出不同泛音,但卻留一支短笛在最高音域演奏華麗的裝飾奏的欣喜若狂(13:15),配上後面銅管及超級大亂鬥直到失控(14:00)大概是我至今聽過酒神力量最強大的音樂!而最後幾小結讓銅管演奏單音漸強到蓋過整個樂團結束也是相當令人激賞的音樂手法。

接下來是這次重頭戲之一,Daniel Müller Schott 演奏蕭士塔高維契的第一號大提琴協奏曲。好玩的是這是我第一首聽過的大提琴協奏曲;當時才高三,覺得這首曲子很現代,沒想到現在聽來卻覺得相當浪漫,基本上是一首相當憂鬱的曲子。這是我第四次看Daniel Müller Schott的表演,前三次都在較遠處,第一次是和Julia Fischer演雙協奏曲印象很好,第二次是與庫特馬索演奏舒曼的大提琴協奏曲就比較沒那麼驚豔,第三次則是演貝多芬的三重協奏曲,那時才真的看出他和其他音樂家認真程度有別;前幾次看他距離都滿遠的,這次有幸能夠在距離他不到10公尺的地方演這首需要相當情感和功力的作品,才真的有機會仔細觀察他。音樂會前剛好看到這個月柏林古典音樂雜誌concerti上面我最愛的專欄(請音樂家聽CD猜是誰演奏的)剛好是專訪他,發現他真的是個相當認真厲害人又帥氣的年輕大提琴家。不過回到這場協奏曲的演出本身,樂團基本上沒甚麼問題,配合得相當好,法國號的solo幾乎是完美(雖有一小小失誤但瑕不掩瑜),若能再多一些從容就更讓人驚艷。感覺得出來Daniel對演出非常投入,但動作卻很合邏輯並無絲毫誇張,是我很喜歡的類型。而且最棒的是從他的琴聲中聽得到他的思考,聽得見他的想法,像是在訴說你知道嗎,這邊就該是這樣一般,讓人覺得與他更親近。Encore演了首艾爾加的作品,反而沒有協奏曲來得令人動容。

下半場是今年(2013)將滿100歲的魯托斯拉佛斯基(我亂翻譯的Lutosławski)與巴爾托克的作品同名的交響協奏曲。魯托斯拉佛斯基的確應該算是巴爾托克的粉絲,無論在交響上的語言還是他對於民族音樂的研究都是,而將民族音樂包裝在自己的作品中,更是一個讓蘇維埃政權去歸類並接受他的作品的方法。這次我也是第一次聽這首作品,印象還不錯,但覺得有些地方的轉折第一次聽還不太理解,但是其實多聽幾次應該會不錯,有機會應該可以找錄音來聽聽。DSO的水準真的很不錯,這種只演一場且曲目陌生的作品,陌生的指揮都能有這樣的完成度相當令人激賞,有機會應該要多聽。雖然指揮大概真的還太年輕,最後謝幕團員也都不聽太聽他的話起立敬禮,也奇怪的沒有獻花,不過我想若不是因為他自己要求不然就是大家覺得他最後謝幕的時候實在太C了所以不想給他。真的,從來沒有看過一個指揮這樣在台上花枝亂顫耍C的,也算是奇聞了。

__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