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14

在黃金大廳欣賞維也納愛樂

Wiener Philharmoniker bei Wiener Festwochen
Sa. 21.06.2014. 15:30
DIRIGENT: Mikko Franck
Dmitri Schostakowitsch
Symphonie Nr. 1 in f-Moll, op. 10 
Richard Strauss
„Till Eulenspiegels lustige Streiche“, op. 28
Salomes Tanz aus der Oper "Salome" (Tanz mit den sieben Schleiern)

維也納愛樂在金色大廳的演出本來就一票難求,原本不抱任何期待聽到維也納愛樂演出的我,在機緣巧合下竟然有幸買到了Musikverein大廳的最好座位,我想這大概是任何樂迷夢寐以求的事。除非住在維也納,大概這輩子很難有這樣好的機緣了。

這次的指揮原本是楊頌斯,但是因為他生病(Gute Besserung!)所以找芬蘭籍的Mikko Franck來代打。大概也是因為這樣所以有人把票退了才讓我有機會買到票。音樂會和之前參加的導覽(欲看導覽心得請按我),參加導覽後得到資訊去買票,可說是完全無縫接軌,買到票後的心情讓我根本就是用跳的跳回Musikverein,畢竟在導覽時聽到小提琴在大廳迴盪的那種悸動實在太誘人。開場前趁著10分鐘的空檔喝了杯doule expresso確保我不會睡著(畢竟我前一天晚上非常心安理得的party到早上五點,雖然後來證明根本就不可能睡著)。由於我當天穿得真的太隨性了,坐在高價位的位置上還被音樂廳內的工作人員過來 用英文關切我是否有票()。不過也藉此讓我和後坐的老奶奶稍稍攀談了一番秀秀我流利的德文(甩髮)


我當天就是穿成這樣去金色大廳聽了維也納愛樂


上半場蕭士塔高維契的第一號交響曲,沒記錯的話是他19歲時在列寧格勒音樂院的畢業作品。相當無害但卻相當有他風格的一首曲子。詮釋上中規中矩,厲害的是音色的完美,樂句的流暢以及樂句間的無縫接軌(!音樂是音樂,不要藉機胡扯好嗎?)Musikverein的音響效果非常好,如同導覽時說的一樣,可以感覺到整個木製的大廳都在與樂團共鳴。樂團的聲部平衡完美,這方面我覺得比柏林愛樂很多時後都來得好,不知道是不是音樂廳的緣故。好多地方聽得都覺得好想哭,雖然有點不知道是因為來到這個廳太激動的緣故還是維也納愛樂演太好。也有可能是知道音樂史上有這麼多事件圍繞在這個地方,而自己竟然有幸在這裡聆聽,而感激這份不可思議的幸運。總之是整首交響曲是相當完美的演出。

中場休息的時候照慣例點了一杯白酒,意外的相當便宜。讀讀節目單,觀察一下群眾。
下半場是維也納的特產理查史特勞斯,和蕭士塔高維契的交響曲相較之下,整個樂團的音響突然鮮明了起來。我想除了配器與風格的原故之外,更是因為這個樂團對於這位維也納作曲家的熟悉。整個樂團感覺就像不需指揮就能如此活靈活現。此外,第一次有種聽現場就像是在聽CD一般,我想除了是因為演出的完美之外,更重要的是這個廳的音響效果,讓人每個聲部都聽得很清楚。這也難怪朋友曾經說過維也納愛樂在黃金大廳的完美是在其他音樂廳無法體驗到的。畢竟樂手習慣這個好廳,知道怎麼樣的音量會有怎麼樣的平衡,但是出了這個音樂廳也許有些條件就變了,樂手也要相對應的在平衡上做變化。這大概也是為什麼Musikverein下方要興建一個如此高科技的彩排廳的緣故(請見導聆)。總之這是一場非常完美的音樂會,除了感動還是感動。

音樂廳內禁止照相但是還是看到很多人在音樂會結束後拿相機出來照了。不過我很乖很遵守規定(就算照了我也不會告訴你)。最後毫無遺憾的離開音樂廳,一蹦一跳的哼著沙樂美的旋律,離開前再回頭看看了整棟建築,剛才的音樂會簡直就像是不可思議的聖地之旅。這趟維也納行雖然短暫但卻令人振奮。我一定還會再來!

__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